|
|
|
 |
如何利用篩選技術得到可信賴的分析結果 |
|
 |
對於一套有意義的篩選分析測量工具來說,標準化及具有再現性的設備(如篩選機、篩網等等)是基本的需求。所有的設計原則是在工作流程中儘可能排除個人及隨機的誤差。篩選分析所發生的錯誤通常是由於不正確的取樣及分樣方式,不當的篩選流程及人為評估的誤差,或是在不合適的儀器及附件上進行操作分析。 因此,為得到一個最佳的篩選分析結果,下列幾點便成為決定性的要素︰
1.代表性取樣 篩選分析首先是從選擇和準備要篩選的樣品數量開始。這些樣品必須要能代表所有需要評估的樣品。最好的方法利用自動分樣器來選出我們所要的樣品。
2.篩選機的再現性 當選擇篩選機時,一定要注意篩選的時間和篩選的運動是否可以數位化設定且具有再現性。所有對篩選結果有影響的篩選機相關操作參數,都必須可於背景監控器上進行校正。
3.符合標準的標準篩 一個具有再現性的篩選分析所使用的標準篩需要遵循相關的標準,例如符合ISO 3310 和ASTM E11。只有符合這些標準的篩網其誤差是在可容忍的範圍內,而且可於背景監控器上進行校正。
4.評估及文件製作 為了避免在篩選分析的評估過程中發生系統及隨機的誤差,我們建議使用支援電腦的程式,比起手工評估,這種方法也能更迅速地提供結果。
當上述要素被滿足時,分析的結果即可明確地歸因於材料樣品本身,而無需考慮因為受到篩選機裝置影響所産生的誤差,也就能夠輕鬆完成可信賴的結果囉 !
|
|
|
|
|
[回上一頁] |
|